行业新闻

当前页面:首页 > 新闻动态 >行业新闻

移动医疗2017年市场规模50亿 政策制约是难题

发布时间:2015-10-08

医疗健康领域正在发生一场跨界革命,而移动医疗是这场革命的核心推动力。

艾媒咨询发布的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可穿戴便携移动医疗设备的市场规模为4.2亿元,预计到2017年,这一数字将逼近50亿元,增长近10倍。

移动医疗产业要求参与者具备医疗资源、IT技术和互联网思维等三轮驱动,既会玩转移动互联网,又得对医疗行业本身有足够的经验。

虽然门槛较高,但仍吸引了不少公司前来抢滩。这其中的原因,自然是移动医疗带来的无限商机。

不过,由于并没有成熟的经验和成功的商业模式可供参考,且医疗领域存在产品认证、技术积累等固有门槛,加之监管政策尚存变数,移动医疗的发展之路必定不平坦。

《每日经济新闻》在总结移动医疗行业现状的基础上,找到了阻滞行业发展的障碍;通过深入采访行业先行者九安医疗董事长刘毅,从他的角度对移动医疗的前景和发展路径进行了梳理。

同时,本组稿件还对互联网企业在移动医疗方面的最新进展、目前移动医疗产业链的格局进行了详细介绍。

移动医疗这个词是中国人的一个曲解翻译。春雨医生CEO张锐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mHealthMobileHealth,即移动健康)的概念源自国外,这种模式以数据为基础,面向的群体并非严格意义上的病人或患者,而是用户。

除了医疗维度的指标检测与分析,还包括对营养、减肥和睡眠等健康维度的管理。

因此,有别于传统医疗治病救人的根本,mHealth的主要作用是服务用户、帮助用户防病。

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目前国内的移动医疗产业尚未成型,产品和服务存在较严重的同质化现象,相关厂商仍在探索差异化竞争,未来将出现制定产业游戏规则的领导者。

尽管业内普遍认为移动医疗产业的市场前景广阔,但也存在政策层面不确定、盈利方式不明朗、医疗资源不充足、数据采集不丰富等困境。

尤其是政策层面,有可能成为制约移动医疗行业的较大障碍。

跨领域竞争激烈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到,目前国外已有一些移动医疗厂商探索出了相对成熟的商业模式,按收费对象划分,主要有面向用户(消费者)、医生、医院、药企以及保险公司等收费。

例如,全球范围内的第一家移动医疗上市公司Epocrates,主要为医生提供临床信息参考,并通过提供精准的广告和问卷调查服务向药企收费。

据悉,20131月,Epocrates已被美国健康护理技术提供商AthenahealthInc,以约2.92亿美元的价格收购。

清科研究中心认为,以美国移动医疗产业的发展进程而言,患者(用户)的需求指向对医疗和健康两个维度的管理,其中,医疗维度多针对慢性病管理;医生的需求则强调提高医院内外部的沟通效率。

眼下,基于双方需求,该产业机遇与挑战共存。实体医疗资源长期匮乏,医疗支付面临压力和医改,互联网内生的渗透力量以及电子、医疗技术的发展都可视作有利因素。

即便如此,医疗行业本身较为复杂,用户对传统的线下就诊模式的依赖等,也给推进移动医疗带来一些阻碍。

艾媒咨询预计,到2017年底,中国移动医疗市场规模将突破百亿,达到125.3亿元。

做早了成为先烈;做晚了,起个大早赶个晚集。九安医疗董事长、iHealth创始人刘毅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移动医疗产业的各路厂商正从多个方向进行摸索,其中,既有医疗器械领域的上市公司做出试探,也有科技公司巨头和育有移动互联网基因的创业型公司争相抢占先机。

易观智库分析师郭阳表示,目前中国移动医疗产业的市场规模正逐年增长,从宏观环境来看,国内人口老龄化的问题日渐凸显,医疗资源的供需缺口明显扩大,各大厂商目前都在拼资源和技术。他指出,国内移动医疗厂商的经营时间都不长,行业尚处于探索阶段,目前移动医疗相关产品和服务的同质化现象严重,这也使得各厂商都在探索差异化发展。

因此,在产品不断研发、优化的过程中,业内的跨领域竞争已较激烈。

郭阳评价称,市场格局过于平均并不利于整合相关标准,但是这样的竞争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推动产品创新。

根据市场成长周期的规律,后期移动医疗行业会出现若干领先者,而这些领先者将成为未来智能健康市场规则的制定者。

数据分析服务商前景广阔

目前,移动医疗产业不论是从硬件、软件还是服务层面看,都相对倾向于慢性病而非急性病。

对于这种现象背后的原因,糖护科技创始人兼CEO李承志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分析称,急性病多在紧急情况下发病,通常需要使用更多的化验手段,一般来讲,慢性病的病人对自身情况会有所了解,更符合移动医疗解决轻问诊需求的特征。

春雨医生副总裁毕磊表示,移动医疗并不能解决全部的线下医疗问题。以春雨医生为例,该App目前接入了18个科室,这一数量较医院划分科室的数量要少很多,原因在于,要考虑到各科室接入网络使用场景后,哪些能通过远程诊疗对用户进行行为干预,比如放射科这样的科室接入平台的意义就不大。

此外,毕磊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强调,线下医疗以医院和医师的等级来衡量质量不适用于线上应用场景,因为在医生与患者(用户)之间,移动医疗重视的是医生的服务质量。

在清科研究中心分析师徐志鹏看来,移动医疗的最大价值将体现在大数据和健康管理,相关数据分析服务商的前景广阔。

但现阶段,由于不同品牌的智能硬件设备所采集的数据不统一、样本量不足,尚无法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大数据分析,这会对产品的口碑推广和发展带来影响。

对于眼下移动医疗产业的盈利模式,徐志鹏表示大致分为几种:硬件层面,通过销售智能产品赚取收入;应用程序层面,既可向用户收费,也可对接资源并提供广告,向第三方企业、机构收费。长远而言,向保险公司、医疗机构等收费与合作,将是相对成熟的方式。

毕磊补充称,目前移动医疗产业出现的各种收费模式可视作商业化的试探行为,成熟的商业模式其实仍在摸索当中,至于智能硬件采集来的数据究竟能发挥多大价值,还要看后期业内的利用和发展。

电信运营商坐收渔利

艾媒咨询《2012-2013年中国移动医疗市场年度报告》显示,处于起步阶段的中国移动医疗产业供应商主要有五类:电信运营商、医疗器械商、医院、系统集成商和互联网公司。

该报告预测,未来5年内,电信运营商将成为产业发展的主要推动者和受益者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移动医疗厂商已有和传统的通信运营商及虚拟运营商合作的案例,除此之外,与政府、基因公司、医院、医疗机构和保险公司等多维度的合作也已存在。

糖护科技虽是一家创业型公司,却定位从设备应用服务三维度发展移动医疗。李承志透露,糖护科技正在和中国移动的某个省公司合作,收费链条是由运营商付费采购硬件,用户通过购买套餐获得相应的硬件和服务。

他强调,运营商的实体店分布广,同时兼有手机经销商的身份,可预装App,这样一来,既能发展用户还能卖出硬件,一举两得。

除了与传统的通信运营商合作,带有“IT基因的虚拟运营商也是移动医疗厂商的合作目标之一。

据了解,今年3月,乐语通讯推出了主打移动健康理念的品牌。乐语通讯官网信息显示,用户选择其170号卡后,妙健康平台会利用SIM卡,把分散在各设备终端的数据汇总到统一的云平台,实现运动、体重、血压和血糖等数据的跨平台共享。

记者获知,糖护科技和春雨医生目前均与该平台有合作。

毕磊透露,乐语通讯妙健康App中会嵌入春雨医生的服务,春雨医生则会引入乐语通讯的付费方式。

应该说,该模式可帮助移动医疗厂商拓宽实体店的销售渠道以及服务的付费渠道,一旦有更多的虚拟运营商搭建智能健康平台,或具备推广复制的可能。

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张锐称,移动医疗围绕大数据展开的采集、解读和干预是全新的市场,处处充满商机。

他表示,春雨医生作为数据解读和服务提供商,产品会在后台为用户建立数字化镜像,除了涉及性别、年龄、运动情况及饮食情况等基础内容,还包括基因数据,目前已同基因检测机构华大基因有合作。

毕磊补充说,基因检测需进行基因组序列的解读,专业性较强,拥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此外,聚焦于糖尿病业务的糖护科技还把合作对象扩展到了糖尿病门特按人头付费的试点医院。

据悉,今年11日起,天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在三潭医院启动了糖尿病门特按人头付费试点工作,糖尿病患者与该医院签订协议后,1年内只能到协议医院就诊该病,医保部门会按人头付费方法与试点医院结算医疗费用。

李承志介绍称,按此方式,如有结余经费将归医院和科室所有,医院和医生就有较大的动力来管理病人尽可能不要出问题

他指出,三潭医院是家社区医院,启动糖尿病门特按人头付费试点工作,其承载了慢性病管理下沉的重任,势必需要借助软、硬件等新工具进行远程医疗。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进一步了解到,对于与上述试点医院签约的患者而言,较为明显的变化是,患者在1年内购买降血糖药品的费用超过1万元后,不再需要自行垫付,可继续实行联网报销。同时,所用的降血糖药品突破了以往规定的18种西药和6种中成药的限制,取药间隔和剂量也能根据病情需要适量增加。

不管是与通信运营商、基因公司还是医院合作,都是移动医疗厂商在产业发展初期,借势扩大用户群并整合资源的一种手段。

值得注意的是,国内互联网巨头百度近期也为其智能健康平台dulife找到助推方,加速O2O落地。723日,由北京市政府倡导、百度牵头的北京健康云平台发布。

记者近日浏览dulife官网时发现,网站左上角的Logo已经替换成了北京健康云。合作咨询页面显示,北京健康云分为三个层面,底层是感知设备层,中间是健康云平台层,上面是健康服务层。

多家媒体此前报道称,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已与百度等企业制订了健康云平台的战略目标,计划在明年建成10个市民体验中心,并预计第一个体验中心将在今年8月底建设落成。

另一个案例是,今年5月,九安医疗旗下的iHealth全资子公司宣布与医疗公司CareInnovations合作。刘毅透露,iHealth负责收集美国65岁以上老人的健康数据,之后会把相关数据提供给保险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