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新闻

当前页面:首页 > 新闻动态 >行业新闻

2016年移动医疗领域五大关键词

发布时间:2017-01-05

      2014年以来,移动医疗这场大戏已经上演了三年。不论是“老牌”企业,还是雨后春笋般地新创企业,纷纷打出推助医改,优化就医流程以及改善医疗体系等口号,将诸多环节搬到线上。2016年是移动医疗变革年后的高歌猛进,亦是从移动医疗到智慧医疗的转型年。这一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从风口到凡间,从形式上的移动到内在的链接。

      2016年有属于自己的关键词,精准医疗与大数据,医用机器人,虚拟现实等,这些关键词与移动融为一体,形成新的业态,新的未来移动医疗。

精准医疗

      在美国总统奥巴马宣布启动精准医学计划(Precision Medicine Initiative)一年后,中国也已经在最后确定了大型的项目计划。为了在这一计划中抢占先机,这一年有很多领先的研究机构,包括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和中国医学科学院,都正争先恐后地建设精准医学中心。1月初,中国科学院正式启动重点部署项目“中国人群精准医学研究计划”。该计划是由中科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牵头、多个院所参加的。这支交叉学科团队将在4年内完成4000个志愿者的DNA样本和多种表现型数据的采集,并对其中2000人进行深入的精准医学研究。20169月底,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精准医学研究”重点专项共有56个项目得以确立。

      我们将重点放在了尤其致命性的疾病及更常见的特定癌症,如胃癌、肝癌、乳腺癌、脑血管等领域。在这一年令人振奋的是中国学者在国际顶级期刊上发表重要研究成果,将中国原创研究推向世界。

大数据的计算和开放(数据,接口)

      移动医疗被认为是移不动的一座大山,其实背后有利益纠结之外,更大层面的是数据标准不统一,甚至到达无法统一的地步。虽然,国际上制订了很多数据规范,如HL7等,但是,到中国还在坚持推动数据收集及标准化。梅斯医学这一年开放了医学信息接口,与华理联合成立了华理梅斯研究中心成立,为大量的移动医疗应用提供信息无缝化直达支持。数据开放,以及数据接口的开放,必将推动移动医疗快速发展。

      以前常提的“大数据”,大部分是概念而不是信息,但随着HIS系统越来越结构化,人们越来越多的提到数据计算,将观察到的临床数据、环境数据、生活方式数据、遗传数据等加起来就能进行大数据计算。

医用机器人

      我们所熟知的“达芬奇”机器人有十几年,这一年我们看到更多的是从手术机器人转向服务型机器人,让诊疗机器人部分替代和辅助临床医生的诊疗过程,使诊疗更准确,医生更轻松。

      20165月底,FDA批准了医疗机器人 ARES(Auris Robotic Endoscopy System 的缩写),它可以用于诊断和治疗病人。这项专利申请可以看到,该公司专注于腔内手术。这需要外科医生利用灵活的机器人通过身体的自然开口(特别是嘴),来治疗喉咙、肺和胃肠道系统的疾病。

20169月,来自希腊国立雅典理工大学的团队通过利用了蝙蝠在导航和寻找猎物时释放的声波信号,将其用于类似于脑电图描记器的设备。该团队希望,这种信号模式能指挥纳米机器人在大脑中穿行。通过利用仿真对这种方法进行测试,研究人员发现,在几分钟内找到一个小型肿瘤仅需要4个机器人。Katrakazas在日前于美国佛罗里达州奥兰多市举行的IEEE医学与生物学工程学会上报告了这一成果。

虚拟现实

      这一年虚拟现实(VR)技术风生水起,各大行业都将大把大把的钱烧往VR技术。VR技术的触角在这一年已经延伸到了医疗领域。在虚拟环境中,学生可进行“尸体”解剖和各种手术练习。手术之前,外科医生可通过VR在显示器上重复地模拟手术以寻找最佳手术方案并提高熟练度。此外,VR还可以帮助进行远距离遥控外科手术,进行手术预测并改善某些疾病的症状等。

      去年美国增强现实及虚拟现实公司 Next Galaxy 最近与 Miami Children's Hospital(迈阿密儿童医院)展开合作,开发一款针对医学指导的虚拟现实软件,帮助医疗工作者更好地掌握心肺复苏技术(CPR),鼻导管插入技术,插管法、伤口处理、海姆立克急救法。

      除了治疗外,VR技术还能用来诊断疾病及对医生进行教育培训。去年,美国的一些科学家就在病人沉浸于VR迷宫时对其进行了脑部扫描。而那些有阿兹海默症遗传基因的人,其大脑中某些区域的活动在迷宫测试时会大大减少。未来,迷宫测试很有可能会成为预防疾病的有效方法。同时,加拿大研究人员正在利用VR技术研发诊断青光眼(眼内压间断或持续升高的一种眼病)的技术,这项技术会将享有的诊断速度大大提高。

      眼下,虽然VR技术在治疗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它是否真的有用或者是否会造成副作用(如晕动症和头疼)在医学界还没有定论。不过,医学界专家希望未来它能派上用场。随着VR技术的逐渐成熟,其价格也会大幅下降。

健康监测

      智能手表、智能手环等可穿戴式智能设备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当更多的是健康监测设备这一年正在往微型贴片去发展。

      201611月,日本大阪府立大学的团队宣布,他们制作出一种外形类似于普通医用胶布,可以贴在皮肤上监测健康状态的智能终端。具体成果已于美国科学杂志《Science Advances》上。此技术是通过印刷技术在薄膜上制作出能够检测身体活动的传感器。通过搭载加速度传感器,让其灵敏度大幅提高。此外,开发人员还利用该技术制作出了能够测量皮肤温度、紫外线照射量、心跳等数值的传感器。这款智能贴片的长度为10厘米、宽3厘米、厚度为1厘米。开发人员当下正在设计配套的无线通讯回路和电池,成本较高的配件计划设计成可以长期重复使用的样式。

      最近,来自Tufts大学的研究人员首次研发成功了一种“智能”缝合线,这种缝合线内置了纳米传感器,可以通过无线的方式监测电子和微观数据,在帮助人体组织愈合的同时,收集诊断数据。研究人员能够利用这些缝合线监测生理参数和组织器官的健康,包括血压、温度等。

      团队表示,这种智能缝合线能够满足一些特定的医疗功能,比如我们可以通过这些缝合线来代替部分毛细血管的作用,感知PH值和葡萄糖含量,并且检测温度和物力压力。同时缝合线还能创建“完成线程诊断平台”,让不同的缝合线运输的液体互相支持,而将传感器检测额数据和结果同步到智能手机和电脑中。